|
我国的介入治疗患者数量、规模均居世界前列,介入医学在中国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。干预是一门新兴学科,它以医学影像为导向,以非直视方式进行诊疗,是与内科、外科并驾齐驱的第三大学科,也是治疗心脏、血管、肿瘤等疾病的第三大手段。
全国放射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于12月5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正式启动。中心主任、中科院院士、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教授;葛均波在首届联大学术讨论会上表示:“到2021年底,全国介入治疗协同研究网络单位将达到500个以上,有望开发和推广20-30项心血管和肿瘤介入新技术,研究制定10项以上的国际临床操作指南或行业标准,改造5-10项创新性介入器械。
我国的介入治疗患者数量、规模均居世界前列,介入医学在中国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。干预是一门新兴学科,它以医学影像为导向,以非直视方式进行诊疗,是与内科、外科并驾齐驱的第三大学科,也是治疗心脏、血管、肿瘤等疾病的第三大手段。
介入性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发展较晚。自从介入治疗进入中国,几乎所有的器械和设备都完全依靠进口。推进高端介入器械和器材国产化,解决中国人民看病贵“卡脖子”问题,已是当务之急。
据中国介入医学产业技术创新联盟(以下简称“介入医学产业联盟”)去年年底的统计,近五年来,中国医疗器械行业产值平均增长率约为15%,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平均增长率。从2014年到2018年,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从2556亿元增长到5304亿元,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7000亿元。总的来说,中国的医疗器械出口还处于成长期,发展空间还比较大。
据悉,目前国内介入领域多以各内外科的亚专科形式存在,没有形成总体的学科发展思路,管理模式如人员准入培训、诊疗规范指导、质量控制等仍不完善。
葛均波对第一财经记者说:“新成立的中心是希望规范中国放射介入治疗的管理,将患者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,而非头痛医头、脚痛医脚。建立后的全国放射与治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将以临床应用为导向,以技术推广和创新成果转化为目标,通过医、生、理、工等多学科交叉,整合基础和临床研究,建立高质量的临床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库,开展高水平的临床研究和国际合作,建立规范的人才培养和技术推广培训体系。
根据中国介入医生分会的统计,2018年我国介入治疗患者新增病例超过30万,平均每例患者治疗3-4次,5年内累计介入治疗患者预计可达300万。「介入为主的综合治疗已成为重要手段。」Genburg说:“可以预见,介入医学界在中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。
|
|